
苗栗特色館原為陸軍維修廠,民國94年以客家意象改建為旅客服務映象園區,民國102年6月更名為「苗栗特色館」。本館座落於公館鄉內,面積約2公頃,園區寬闊、環境優雅、交通便利,是適合個人輕旅、家庭旅遊、團體出遊的文藝休閒園區。
110年初由苗栗縣府文化觀光局文創產業科領頭進駐,歷經了近一年的資源整合與品牌定位,將園區超過600坪的工作坊、遊客中心、餐廳、咖啡廳、傳統產業區等閒置空間對外招租,園區將定位為苗栗陶瓷發展及傳統產業之展示館,提供地方文化、傳統產業、特產、觀光休閒旅遊等綜合服務,帶動地方文化觀光產業發展。
未來園區將發展「苗栗陶」品牌,以苗栗陶瓷博物館為基地,駐地調查窯場、陶藝工作者,並策劃展覽、假日市集活動,媒合藝術家進駐,開設陶藝工作坊,扎根在地,引領陶藝學習,形成陶藝聚落及品牌網絡串聯。
館內設有苗栗陶瓷博物館提供陶藝家展覽場地與推廣陶藝知識;園區包含三種燒製陶模型(四方窯、苗栗窯與八卦窯煙囪),實際走訪後將能了解到它們的製程方式與建置結構,體驗身歷其境的感受。
「苗栗陶瓷博物館」集結上千件富含苗栗歷史、文化與生活特色之陶瓷文物及作品,詳細介紹陶的相關發展與製陶過程的步驟,更有苗栗各鄉鎮市分佈之苗栗柴燒文化地圖,配合館內精緻還原「窯」模型與介紹,增添文學氣息又富有教育意涵,另提供場地供陶藝家租借,故每檔期展覽將會展出各種不同令人驚豔之作品。
陶瓷博物館之展示主題包括:陶之鄉-苗栗、苗栗的陶顏、酒甕與裝飾陶瓷風采、窯窯相望、苗栗製陶技術以及從傳統中創新的現代柴燒等展示區,呈現苗栗陶瓷的古樸、包容與多元發展之風華,將陶藝之美具體體現,讓民眾對陶藝的製程與發展獲得充分的了解。
為推廣陶瓷藝術的創作能量,苗栗縣政府打造陶色工坊的空間,採「使用者付費」的方式對外租借,並持續爭取經費逐步完善內部的工具與設備,提供陶藝創作者與學員做使用,希望藉此鼓勵陶藝協會及藝術工作者開設陶藝相關課程,提升、帶動苗栗藝文風氣的發展。
目前因建物及環境設施老舊極需改善,因此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前向文化部爭取建設『苗栗陶瓷博物館陶藝工坊及周邊環境改善計畫』經費,已於111年2月中旬辦理開工,預計於111年7月完工;完工後陶藝工坊教室及戶外周邊環境將煥然一新,給予在地工作者一處舒適、便利使用的陶藝教室及工作環境。
由外向內看如同一個穴洞,為柴燒穴窯,經過不斷投柴燃燒72小時候,窯內溫度大約會升到攝氏1120~1250℃,柴灰融化後掉落,加上陶土本身的金屬氧化後,以及胚體放置位置不同,故每件作品的釉彩樣式都不同。